新疆体育10频道直播  

你的位置:新疆体育10频道直播 > 新闻动态 >

为什么男孩变坏是从青春期开始?父母再难,也要陪儿子度过这段时间_孩子_问题_情绪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22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51

“妈妈,我觉得自己像个怪物。”

当我第一次听到14岁儿子说出这样的话,心头一颤。

曾经的阳光少年,如今变得暴躁易怒、沉默寡言,身上偶尔还带着烟味。

我家的情况并非个例,而是千千万万家庭正在经历的困境。

英国科学家曾对9-35岁的男性进行过一项调查,结果令人震惊:青少年最热衷于危险行为的年龄正是14岁。

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打架、叛逆行为,成为家长老师眼中的“问题少年”。

更惊人的是,研究表明:处于青春期的男孩,荷尔蒙水平是幼年期的800倍。

这意味着他们不仅体力充沛、精力旺盛,还很容易情绪冲动,喜欢找麻烦,就像一颗“随时会引爆的炸弹”。

青春期的男孩,究竟在哪些方面容易“变坏”?

1. 不良习惯的集中爆发

展开剩余87%

突然有一天,你在儿子身上闻到了烟味;

接到老师的电话,才知道儿子逃课去打游戏;

又被叫去学校,因为儿子和同学打架......

进入青春期的男孩,问题接踵而至。

抽烟喝酒、打架斗殴、顶嘴逃课、沉迷网络——这些行为都在不断挑战父母的底线。

青春期前的孩子乖巧听话,青春期的孩子却狂野叛逆,判若两人。

2. “坏朋友”的包围圈

不知从何时起,儿子身边出现了一群“坏朋友”。

孩子每天和他们混在一起,成绩下滑,习惯变差,满嘴脏话。

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,迫切想要脱离父母,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诉心事。

此时的男孩价值观尚在建设中,识人能力不足,很容易被同伴“帅气”的行为吸引。

再加上他们害怕被孤立,为了避免被排斥,往往会屈从于群体压力,结识更多不良朋友。

3. 对异性产生“坏心思”

青春期的男孩在对待异性问题上更容易出问题。

有的孩子开始浏览不良网站,传阅不当书籍;有的开始写情书、追女生;更有甚者因一时冲动产生邪念并付诸行动。

即使是性格内向、胆小的男生,也可能在异性问题上出现心理扭曲。

面对喜欢的女生不敢表达,不断压抑自己,可能导致成年后出现偷窥等异常行为。

青春期的“性心理”若未得到正确引导,将成为一颗定时炸弹。

青春期男孩叛逆背后的生理风暴与心理困境

青春期是男孩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(第一次在1-3岁)。

这个时期的男孩开始深度思考“我是谁”“我的价值是什么”等问题,尝试确定自己的身份和角色,独立意识和自尊心显著增强。

与此同时,他们的情绪呈现高强度、高波动性特征。

生理激素变化与社交压力叠加,导致愤怒、焦虑、孤独等情绪频繁交替。

与朋友争执时易怒,面对升学压力时焦虑,独处时产生孤独感——这些都是常态。

教育专家冉乃彦这样描述:“14岁左右的孩子是‘半成熟’的。既有独立成熟的一面,又限于经验、年龄独立不起来,这也就造成了家庭教育最困难的时期。”

父亲与母亲:不同的关键角色

父亲的作用不可替代

在中国的家庭中,父子关系往往非常冷漠,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象。

中国的男性在青春期是混乱的,在成年期是幼稚的,特别是在婚姻和爱情方面,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父亲的正确引导。

爸爸们,请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!多和男孩聊聊:

自己青春期时也曾有过的冲动,拉近与孩子的距离

当前的事业发展、人际交往,引导孩子思考人生和未来

自己对婚姻的态度和看法,教导孩子如何尊重异性

BBC纪录片《父亲的生物学意义》强调:父亲在青春期扮演着非常重要且艰难的角色。

当父亲尝试向孩子解释规则而不仅仅是惩罚时,对孩子的行为约束会更加有效。

母亲需要适时“松手”

对于青春期的男孩,妈妈千万不能像以前一样将孩子牢牢抓在手里,而是要松手、后退。

作为女性,母亲更容易希望男孩像女孩一样乖巧听话,不惹事。然而男性的荷尔蒙决定了,男孩终会变成一个刺儿头。

如果妈妈强行改变男孩特质,可能导致孩子成为唯唯诺诺的妈宝男,在异性相处中容易出现问题,变得幼稚、缺乏担当。

妈妈需要转变观念——不要想把男孩养成宠物,而应该放开手,让孩子自己多做主、多思考、多行动。

帮助青春期男孩顺利过渡的实用策略

1. 让运动成为情绪的出口

对于青春期男孩,越宅越容易出现各种性格和心理问题。

现在的孩子被学习牵制,被手机吸引,大部分都很宅,导致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,多余精力无法释放。

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能让孩子释放多余荷尔蒙,让心情开朗平稳。

定期运动是疏导青春期冲动的最佳途径。

2. 开诚布公的生理教育

特兰·罗素在《婚姻革命》中写道:“如果我们把性搞得很神秘,那就会大大增加青年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好奇心。”

与其让孩子通过其他渠道获取错误知识,不如主动提供准确信息:

用合适图书、视频或专业网站解答孩子疑问

教导男孩尊重爱护女性,做任何事前必须征得同意

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

3. 尊重孩子的情绪世界

青春期孩子失意时,内心会非常沮丧。

这时最需要父母的鼓励:“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,努力就够了!”“经历了,了解了,就是收获!”这样的支持能保护孩子的自信。

当孩子不开心时,父母陪伴能缓解他的孤单感。

给孩子做顿喜欢的饭菜,营造舒适温馨的氛围,让他感受到爱,从而更理智地处理问题。

尊重孩子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同样重要。

不要强迫孩子透露不愿意分享的信息,避免无故入侵私人领域。

这种尊重有助于建立互信关系。

4. 建立合理的规则体系

面对沉迷游戏的儿子,父亲不应情感责骂或道德谴责,而是与孩子一起建立清晰规则:“要设定规矩,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,必须有个限度。”

规则的关键在于解释而非惩罚。

与孩子共同制定并说明规则背后的道理,比单纯禁止更有效。

这不仅能约束行为,更能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和界限感。

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

全球青少年励志专家乔希·普西在《解码青春期》中提醒父母:“青少年比看起来更需要你。”

青春期男孩可能浑身是刺,越走越错;也可能实现蜕变,成为更优秀的人。

这种转变的关键,掌握在父母手中。

不要因为是男孩就放纵不管,认为“怎么长都不会出问题”。

越是男孩,家长越要关注;越是男孩,家长越要提前做好准备。

那个曾经依偎在你怀中的小男孩,正在经历一场生命的风暴。

他表面上的叛逆,其实是无声的求助。

父母们,请记住:青春期不是父母退场的时刻,而是需要换种方式陪伴的关键期。

当我们用理解代替指责,用引导代替压制,用陪伴代替疏远,就会发现——那个“变坏”的男孩,正在成长为有担当的男子汉。

男孩的青春期,是父母最后一次真正参与他成长的机会。

抓住它,你将收获一个真正的男人;错过它,你可能永远失去你的儿子。

发布于:山东省